马克思主义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作者:符号
曹小旦网友说:马哲号称“辩证唯物主义”,其“辩证”是黑格尔的,其“唯物”是创造性的。这两个如此矛盾的东西,老马楞是给捏到一起去了。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是慎重的,因为这是一个破和立的“辩证”的过程。在立之前,我不破,虽然我有自信能做得比许多人好。 

曹小旦网友的两个观点我是赞同的。第一,“辩证”与“唯物”是两个互相不能支持的东西;第二,在立之前不应该急于破。但是,曹小旦网友认为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是创造性,这个观点我不能与他分享。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费尔巴哈 

首先,一切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声称,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主义”部分来自费尔巴哈。我们知道,作为系统化的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哲学的部分,有着恩格斯巨大的贡献。很多德国哲学史家(比如赫尔士博尔格)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哲学的部分主要来自恩格斯。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确是马克思主义受到列宁、斯大林修改之前,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可以算作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这本书是在马克思死后发表的,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总结的特性。在这本书中,恩格斯明确地把费尔巴哈看作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在这个里程碑之前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唯心主义。这个里程碑之后就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时代了。很明显,恩格斯是把他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定位在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上。因此我们不需要重新论证,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主义到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还是对费尔巴哈的继承与发展(其实说“修改”比说“发展”更确切一些)。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另一个有趣的来源:狄德罗。 

来自经验主义的费尔巴哈 
那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不是他的创造的呢?不是的!费尔巴哈的思想(我们很难全心全意地说费尔巴哈是一个出色的哲学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来源,那就是英国启蒙运动的经验主义,比如休谟、比如洛克。在德国,康德的批判哲学还明显带着休谟的痕迹——康德自己从来不韪言这一点。从费希特与谢林开始,德国唯心主义已经基本上走出了休谟的阴影。黑格尔的哲学全面地超越了充满怀疑、执迷与感官经验的早期英国经验主义,建立了一个辉煌的绝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费尔巴哈活动的时期,德国哲学界正热衷于学习、解释、继承、滥用黑格尔哲学——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对黑格尔哲学滥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休谟对形而上学的尖厉质问已经没有人关心了。在这个时刻,费尔巴哈——或许出于对黑格尔本人的怨愤——从两个方面对黑格尔发动了进攻。一方面是使用法国启蒙运动中流行的无神论,责怪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新神学;另一方面,捡起早期英国经验主义的唾余,把经验主义中最缺乏哲学内涵的感官主义做了总结性的论述。费尔巴哈的名言是:人吃什么就是什么(Man ist, was man isst)。 

我们可以总结地说,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来自早期英国经验主义的、诡辩性很强、学术性很差的纯粹感官主义,二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很流行的无神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论的这两个部分。 

唯物主义与无神论 

今天,人们喜欢自然而然地把唯物主义哲学与无神论连在一起。事实上,唯物主义哲学的反宗教内容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结果。法国启蒙运动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对教会的严厉批判,这个特点在英国的启蒙运动与德国的启蒙运动中都是不常见的。 

相信泛神论的伏尔泰写过很多辛辣讽刺、深刻批判教会的文章。德国启蒙运动大师康德曾因他的“上帝的存在不能通过科学来印证”这一结论被普鲁士国王误解为不信上帝的人。尽管如此,伏尔泰在他的名著《坎帝德》中,对康德的宗教信仰做了恶意的丑化。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由于过于迷信批判与揭露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过于崇尚犬儒主义,对教会的批判很快变成了对基督教的批判,对基督教的批判接着变成了对宗教和信仰的批判。尽管伏尔泰一再强调自己的宗教情结,但是,对宗教信仰的严重逆反心理已经成了法国启蒙运动不能遏制的滚滚洪流。对哲学没有任何真正研究的狄德罗就用他杰出的辨才、犀利的笔锋站在了反宗教战线的最前沿,他是第一个把唯物主义哲学与彻底的无神论连在一起的人。 

费尔巴哈、马克思都受到了法国启蒙运动的明确影响,因此,他们在无神论与唯物论上有那样的共同。 

马克思主义与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在唯物主义哲学上有没有自己的创建呢?有的!那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强调。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批评。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人通过“实践”主动地经验、认识、改造世界,是一个很核心的理论。在费尔巴哈那里,“物”对于人是具有绝对的决定性的,他不能想象人的主动的来源到底是什么,是一种“物决定论”。马克思主义显然感到这个问题,提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概念。但是,作为彻底的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同样不能解释人的主观能动性到底是哪里来的。因为在他们那里,人的一切都来自经验——传统的经验主义,而不可能有任何先验的东西。这种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半信半疑的态度,这种在两方面都不能彻底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再后来的政治实践中导致的一些列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无论是过分自信的“战天斗地”还是用“经济发展”定义社会优劣的极端拜金主义。 

总的来讲,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的方面学术漏洞比较多一些,不如他的政治经济学好。 

另外,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当然不在费尔巴哈,而在黑格尔与叔本华。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