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墨家学说

墨子与墨家学说

墨子(约前479年~前381年)姓墨,名翟。作为中国战国前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家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估计是现代人想象的墨子画像,一个冷静的智者,悠然的看着前方。

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盘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

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他思想中的一部分被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内容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现存《墨子》五十三篇,其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整体包含着个体,整体又是由个体所构成,整体与个体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在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他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还指出,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所组成。他把时空元定义为“始”和“端”,“始”是时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这样就形成了时空是连续无穷的,这连续无穷的时空又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在无穷中包含着有穷,在连续中包含着不连续的时空理论。

在数学领域,墨子也进行了探讨。关于“倍”的定义。墨子说:“倍,为二也。”亦即原数加一次,或原数乘以二称为“倍”。二尺为一尺的“倍”。关于“同长”的定义。墨子说:“同长,以正相尽也。”也就是说两个物体的长度相互比较,正好一一对应,完全相等,称为“同长”。关于“平”的定义。墨子说:“平,同高也。”也就是同样的高度称为“平”。这与欧几里得(前330年~前275年)几何学定理“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意思相同。关于“中”的定义。墨子说:“中,同长也。”这里的“中”指物体的对称中心,也就是物体的中心为与物体表面距离都相等的点。关于“圜”的定义。墨子说:“圜,一中同长也。”这里的“圜”即为圆墨子像,墨子指出圆可用圆规画出,也可用圆规进行检验。圆规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的贡献。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关于正方形的定义。墨子说,四个角都为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即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来画图和检验。

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他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墨子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

有人认为,墨子世界观中存在着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但另一些人认为,“非命”与“天志”体现了墨子“天人之辩”强烈的思维张力,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

墨子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有人把墨辩和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

对我们现实世界的认识,产生宏大的墨家思想体系,虽然部分内容幼稚或错误,但这是对客观世界的尝试认识,为进一步的认识发展奠定了基础。不怕认识错误或幼稚,就怕视而不见。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对物体运动的解释虽然是错误的,但这开启了一个认识或问题,为最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走出了第一步。我们的祖先并不是对现实世界视而不见的,而是也有诸多认识或解释的,只是其后的人们没有继续思索,或这些门派的衰落导致这些对现实世界认识或解释较少被人知道。

墨家是传递和平的,总是站在弱者或被攻击者的一边,不是无条件的妥协或投降而和平,而是积极的备战或防御而和平。墨家弟子类似充满理想的雇佣军,不是给钱就办事的雇佣军,而是主动投入被攻击者或潜在被攻击者一边的雇佣军。墨家又有些类似于维护全球安全的安全理事会,只是这是自发或民间的安全理事会,维护着诸侯林立时代的国际秩序。墨家经费部分来自其所维护的被攻击国或潜在被攻击国,主要是靠墨家弟子的生产劳动获得收入。随着诸侯国林立时代的消失,墨家也就失去了生存基础,走向衰落也是必然的。

墨家弟子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正义之士,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客,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个体生存能力,是身体力行,对自己的思想付出行动的人群,是东周时期可爱的人群,受人尊敬的人群。墨家衰落以后,其侠客精神发展出刺客思想,这是对暴政头领的无奈还击,是被压迫者人群中的具有正义思想的强悍者的最后选择。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