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人损益论》看冯友兰早期的哲学思想

作者:高秀昌
摘要:冯友兰于192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天人损益论》所包含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和哲学史方法论,是他初步研究中西哲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又为他后来的哲学研究与哲学史研究,特别是为他后来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哲学观;哲学史观;哲学史方法论
冯友兰于1923年初夏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天人损益论》(The Way of Decrease and Increase With Interpretations and Illustrations from the Philosophie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又名《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既是他读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又为他后来的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特别是他后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冯友兰的这篇博士论文是一篇对他哲学的一生产生了根本影响而且具有基源价值的论著。①


冯友兰这篇博士论文有一个中心思想,或者说是一个总的观点、主要论题,即人的思想不分国界,哲学不分东西;有一个总的方法,即中西哲学(史)比较研究法。冯友兰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其主要论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以下通过对这篇论文的考察分析,探讨冯友兰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及其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