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形而上学的价值及其限度

作者:贺来

一、作为“理论体系”的形而上学与作为“生命现象”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构成了传统哲学的核心,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什么疑问,在此意义上,反思传统哲学,实质上就是反思形而上学。在反思和估价形而上学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理路。一种是从思想和理论体系的角度来把握形而上学,另一种则是把形而上学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作为思想和理论体系的“形而上学”,是与“知识论”、“伦理学”等相区别的、以超验“存在”为研究对象的一种专门的理论类型和哲学形态,它有着自己特定的问题和专门的研究方法,是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最钟情的研究领域。作为“生命现象”的“形而上学”,则是一种代表着一种人不满足于有限的、不完美的生存状态而追求无限的、完善的生命存在状态的心理定势和生命冲动,这个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所表达的是人为了升华自我,以理论形式所表达的那种人对自我生命本性的自觉理解。


在哲学史上,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作为思想理论体系的形而上学中,贯注着人们对“理想生命”的理性设计、情感投射和精神寄托,而作为“生命现象”的形而上学也通过作为思想和理论体系的形而上学中得到集中而系统的体现。但是,二者又能够、而且有必要相对地区分开来。人们常仅仅从思想理论体系的角度去理解形而上学,结果它作为一种特殊而深刻的“生命现象”的意义被繁复的概念之网和宏大的理论外壳深深覆盖而得不到彰显,把二者相对区别开来,将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形而上学与人的生命存在之间的深层关联,洞察到形而上学概念之网和理论外壳背后所蕴涵的生命涌动,从而对形而上学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把握,并为理解和评价形而上学提供一个坚实的坐标和参照。
形而上学的最早形态是古代“神本形而上学”,古代哲学家企图否定和超越“现象世界”,去寻找一个更“本真”的世界,由此导致的理论后果便是出现了“两个世界”的尖锐对峙:本质世界与现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