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25锦囊
广告x

道教哲学的思想主题与逻辑建构

作者:强昱
本文力求在吸收已有道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以现代哲学观念,对道教的价值关怀予以分析说明以建立符合现代学科要求的道教哲学形态。由于目前的工作仅是初步提出自己对道教哲学的一种理解,希望能够对此正处于建设中的学科的进展有所推动。
关键词:道教哲学 思想主题 逻辑建构 价值关怀 
作者强昱,1964 年生,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能否在现代哲学与宗教学的参照下建立道教哲学,以及如何建立道教哲学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问题。使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有三:一是道教哲学的主题究竟是什么 ?二是道教哲学的主题是围绕哪些概念范畴建立的?其相互关系如何?三是如何将古典哲学概念转化为现代哲学可诊释的概念,并且能够充分照顾道教哲学历史演进的线索?
2025新品专区
广告x

一、道教的核心命题及应有内容 
长生不死表达了道教对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理解,指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自我生命潜能的根本释放,达到与天地并久的能量。只有这样才突破个体有限性的限制,实现自由。肉体成仙则昭示了突破自我生死有期制约的方法途径,它强调自由的实现只能在自我生命存在本身,是生命的存在才证明了自己摆脱了生必有死的考验,否则无法说明自由的绝对性与永恒性。气化三清是一气化三清的简称,旨在说明宇宙万物都是同一元气运动变化的不同表现,是道教的形上学基础。生死解脱问题是宗教的根本问题,道教也不例外。只是其它宗教都把人生理想的实现定位于虚幻的来世,而道教恰恰相反,关心的是人如何可以不死,认为人生的自由与解脱只能落实于今生。必须是同一个体自我的延续,才能使现在或今生与未来或来世联系在一起,直至永恒,不发生断裂。否则,绝对以及自由无从证明。 
对生命价值的重视与高度肯定,是道教一以贯之的传统。发端于《太平经》的“要当重生,生为第一” ( 卷一百一十四 ) 思想,发展为《老子想尔注》的“生,道之别体也” ( 第二十五章 ) 的观念,到刘宋时期的《三天内解经》则宣称“死王不如生鼠”,结果隋唐之际问世的《太上老君内观经》将道教的理想追求概括为“生道合一”,精深地表达了道教对宇宙人生终极意义问题的理解。但是由于古典形态的道教教义不具备我们要求的道教哲学的表达形式与分析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 生辰测算
  • 手机吉凶
  • 2025年运势
  • 一生财运
性别:
生日:
手机号码:
姓名:
性别:
生日:
姓名:
性别:
生日:
对联
广告x
  • 寻找另一半
  • 前世今生
  • 一生财富
  • 一生事业运势
广告x

热门文章

更多 >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