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指归》哲学体系的方法论检讨(上)

作者:杜保瑞
内容提要:本文对汉代严君平《老子指归》哲学体系的建构及方法论进行探究,认为严君平是一个标准的老子本体义涵的道论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并特别着力于道体的无为意境的发挥。首先,本文指出严君平《老子指归》的理论重点在于阐释无为境界,而“道”概念的哲理义涵就是无为境界的理论根据,这个“道”概念的存在角色在指归体系中是一先在预设,亦是严君平直接继承老子论道的本体论角色而继续发挥老子道论的无为本体论的义涵。其次,就方法论的探究而言,“道”概念的无为意境的成立可能必须探究;就严君平而言,则以“道”概念在存在上的无形义作为无为义的来源之一。事实上,“道”概念的无形义和不可知义皆不能证成无为义,而人性现象才是无为本体义涵的真正观念来源。就宇宙论研究而言,严君平提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的存在依道而立,故人需合道而生。他处理了个人气性生命的命运与无为道体的理论相容性问题,接收了董仲舒的天人相感及阳德阴刑之学,并将其收摄于无为本体之中,未造成体系扞格现象。至于鬼神概念的存在与作用问题,亦被收摄于无为本体论的体系中,并未使体系容受一不可控管的宇宙存在者。通过本文的探讨,作者认为,《老子指归》的道体就是无为,是严君平哲学的绝对预设。

关 键 词:老子 无为 鬼神 严君平 本体论 宇宙论 方法论
一 前言
严君平《老子指归》堪称汉代道家哲学作品之佼佼者[1],其文辞丰茂,理论绵密,对老学意旨阐释得十分清晰,观点十分明确。就汉代理论性作品言,亦仍为其中之典范性著作,惜其作品于哲学史中所受重视不多。就其理论特色与重要贡献而言,实未为学术界所清晰理解[2]。本文欲藉由其哲学体系的铺陈展示使其理论特色及哲学贡献因而显明,并于此工作中就其在老学发展及“道”概念诠释的进程中探究其理论工作的方法论意义,就其强势的哲学思辨中探究其理论工作的成立可能。
作者向来关切中国哲学方法论问题,亦提出“以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为中心的基本哲学问题研究法”为中国哲学方法论的一个尝试性解释体系[3],其中对于本体论与境界论哲学亦多有探究。观于严君平《老子指归》,实是以无为本体发为圣人境界为基本宗旨,其所建构的理论体系实由“道”概念的无为义涵之确立而推演出之系统。就此而言,本文将研究重点置于其无为义如何定出、无为本体如何作为圣人境界、其于“道”概念的角色定位有何哲学史上的贡献等方面。这些都是讨论严君平哲学体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亦是藉由其哲学体系以探讨中国哲学方法论的重要议题。
作者近来关切个别中国哲学理论作品如何成其体系的方法论问题,亦即:对于任何一家哲学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之时,它们如何成立其体系的一致性,它们的哲学体系如何成其为一有效的理论论证,它们如何藉由体系的确立而成为在哲学史上有特殊贡献的理论作品,并由之而建立其体系形态的独特性。这些问题是作者以“哲学体系研究法”之名切入中国哲学个别理论作品时的重要方法论问题意识[4],而本文将藉由严君平富于思辨推演的哲学作品之研究推进这个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的进程。
二 中国本体论哲学的方法论问题
方东美先生说中国哲学的特质皆在宇宙中谈本体、谈价值[5],牟宗三先生说中国哲学的存有论是一个本体宇宙论[6],意即这个本体论是就着整个宇宙存在发言的,本体就是整体存在界的本体。这并不是说中国哲学不谈个物之性、不谈作为认知意义的物性本质,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