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道与佛道之争

  南北朝时期,道馆制度逐渐兴起,使道教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前,五斗米道的道官和道民家中有专用于自责悔过等宗教活动的屋子,叫静室,又叫靖室,或单叫靖,意思是洁净、安静。一定级别的道官在家中设的静室,一般叫治,意思大概跟道官治理道民有关。治有不同等级,天师直接控制的24治,相当于行政区划的办公地点,不过是一些茅屋或瓦屋建筑。


  唐代道士朱法满在《要修科仪戒律钞》一书中抄录了据说跟以前天师道有关的经典《太真科》中的说法:
  立天师治,地方八十一步,法九九之数,唯升阳之气。治正中央名崇虚馆,一区七架六间十二丈,开启堂屋,上当中央二间,上作一层崇玄台。 当台中央安大香炉高五尺,恒燔香。开东、西、南三户,户边安窗。两头马道,厦南户下飞格上朝礼。天师子孙,上八大治。山居清苦济世道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