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转化情绪为生命的动力
有位女孩和男友共进午餐,当男友拿出信时,她猛然一惊,心想:完蛋了,他要和我分手了。等她打开信件,看到满纸都是感谢她的话;这才知道自己想错了。女孩因为自己的解读,造成与事实完全不符的感觉。追究原因是因她小时候常被关在房间哭上几小时,但大人却照样在屋外看电视不理不睬;因此她那种“ 怕被遗弃的感觉 ”非常的深。影响所及,只要男友一些蛛丝马迹的动作,都会被她解释成要分手的讯息。
两种方式认识自己
因此发现自己有些负面情绪时,可以透过两种方式来认识自己。一是去□清自己的感觉是怎么生起的;另一种是认清会有这种感觉,全是因为自己的想法、解释所造成的,这和自己的个性、习惯又有那些关连?
一般人对事情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攻击性的行为,“我对你错”是他对事情解释的习惯。当你强烈指责批判对方,内心的感觉可能是忿怒挫折的。二是退缩型的行为,总认为“我不好你好”。这样的感觉是委屈、沮丧的,和攻击性行为一样,只是不断在累积负面的感觉,并未将内在和外在做一个连接。第三种则是自我肯定的行为──“我好你也好”,将自己的感觉如挫折、生气等,站在平等的位置明白表达出来,而不是批判别人或严厉的自我批判、贬抑。
觉察情绪的根源
如果我们能够清楚自己的感觉,觉察情绪的根源,就可以真正的和他人有“心理的接触”,而不是用自己的害怕、担忧去控制对方。例如有些妈妈等女儿等到半夜三更,若是拿棍子发火只会造成激烈冲突。如果做母亲的说出自己的害怕、耽心、难过、生气等感觉,反而更能够因为真诚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引发女儿内心诚挚的回应。
让情绪适当的释放
有人怀疑常常表达自己的感觉,是不是会很情绪化?事实上却正好相反,越害怕表达自己情绪的人,越容易情绪化。因为被压抑下来未表达的感觉,一段时日后总会爆发出来,此时反而让人觉得你情绪化。因此每当情绪或感觉出现时,要适时表达,如细水长流般的释放出来;而不是在累积太多的痛苦后,像火山一样猛烈的爆发。
越耽心自己的情绪失控 ,不表达感觉反而越容易失控。但有些人乱发脾气,常常发飙,这并不表示他表达了自己的感觉,而只是攻击性的反应行为,很可能是他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或委屈缺乏了解。如果你发现自己很想对某些人生气,那就需要往内心去探索,是否已经对他容忍了很多的委屈,或是你很怕他?只要你愿意往内在去探讨,就会更深入的认识自己,而这种了解往往能够把自己放松,或是找个能倾听你说话的人,把情绪释放出来。
不要压抑情绪
因此当你有些负面感觉时,多花些力气去细细体会那种感觉。情绪本来就是一种动的能量,要让情绪“动”起来。相反的一般人常把情绪“压下去”,并没有弄清楚自己的感觉(挣扎),或是承认自己因害怕而压抑感觉 ,这其实是在和自己打仗 。当你难过却又要装出笑脸,是很辛苦又吃力的。何不给自己一个安全独处的空间,去享受体验自己的感觉,让情绪感觉流动,就不会长期忧郁沮丧,很多疏离的感觉就会释放掉。
当一个人对你“生气”时,通常他“后面”是有很多的“害怕”和“挫 ”。例如:一位妈妈“生气”的吼小孩过来,其实是因为“害怕”孩子在马路边危险。情绪其实是环环相扣的,让情绪流动起来,它就不会积存在你的体内,反而让你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
打开害怕改变的内心世界
靶觉也和你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有关连。但人们从小学习要坚苦、能干,这些表面上的开朗完美,反而封闭了自己的感觉,阻碍可以和别人有的亲密关系。有些人觉得“相识满天下,知音无几人”。这常导因于他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朋友和自己之间筑了一道墙。这种孤独源自于他对自己的想法,他以为在别人面前必须要做个乐观开朗、坚强理性、自制又完美的人,其实在内心深处却自认为表现困难、情绪软弱、次人一等。认为自己的过去、家庭、感觉、童年的某一部分是有问题的,因此随时把自己的心“包装”起来。他害怕表达私底下真正的自己,认为说出内心真正的感觉,别人一定不能接受,所以他非常害怕改变。
又因为他已在人前建立了这种能干、坚强、完美独立的形象,所以他害怕去打破它;是以他只好越来越坚强,却更加孤独。当他想像表达难过时,又怕破坏形象,只好将难过包裹起来。
同样的问题(事件),当你对事情的感觉改变了,解释也会不一样。譬如失恋,有人当成“世界末日”痛不欲生,有人却认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何苦自寻烦恼。因此改变你对事情的看法,不同的觉察感受,就可以改变问题对你的威胁,这就是心理谘商的功能。它可以藉由改变对事情的解释和感觉,整个事情的问题就会有所不同。
活出快乐靠自己
藉着了解和观照自己的情绪,就可以改变自己对事情的感觉,更能进一步改变对自己的感觉。人活着追求的就是要能够相信自己、照顾自己,并且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这是人活着必须要做的;别忘了常回过头来观照自己的感觉,快乐健康的活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