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学跟道教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没有被延续?

作者:lijie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黄老”即是二人的合称。战国末期,诸子百家思想中,法家的政治思想是当时的主流,其他学派并未受其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道家当中的分化出一派——黄老学派,其思想宗旨以道家思想为主干,以黄帝之名引进法家学说,同时又吸纳了阴阳、儒、墨等其他学派的观点。最初,黄老之学在百家争鸣中地位平平,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西汉初年,因为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才逐渐成为当世显学。

黄老道家在坚持老子“道”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依托黄帝的说法,根据现实的需求,吸纳了儒、墨、法家的一些学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们摆脱了只从老庄道家的历史经验和个人经历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模式,从治国安邦,促进社会进步的务实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道学成为“君人南面之术”的显学,在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老学派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1、修行,包括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丹道等等;

2、治国之道,政治思想、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等等;

3、应有,技术发明等等。以形而上本体的道作为依据,结合形而下的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等,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黄老之学盛行后的最大成就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1.jpg

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发展了黄帝、老子关于“道”的思想,认为“道”就是“道”它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平无私”、“谦恭节俭”“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而到了汉武帝时,由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黄老之学就此退出政坛,但黄老之学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消亡,走入民间后,黄老研究反而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主要原因是黄老之学除了治国方略之外,还有很多养生之道,所以受到想要益寿延年的民众的广泛欢迎。在漫长的历史中,黄老之学又和民间的各种神仙方术相结合,发展成为一所专门从事炼养保健学问的学派。当民间依靠养生术存在的黄老之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引起了东汉统治者的重视,许多达官贵人开始痴迷黄老治病养生之术,使黄老之学在东汉再次盛行。这种盛行为东汉末年道教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并奠定了基础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