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为什么法家能脱颖而出?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和依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之一,是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时代最为动荡的时期,出于某种原因,这为法家的实用价值创造了时代背景。所以,是时代因素造就了法家思想“独大春秋战国”的局面。毫不夸张地讲,我们今天乃至未来遇到的任何一种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百家哲人的理论中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当时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很多思想相继出现,形成了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体系。在这个庞大的学术体系中,最热衷于变法改革的,自然非法家莫属。
法家思想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思想,因为大多数诸侯国都是“唯法是用”,但并不排斥其他诸子百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其中,儒道墨在当时也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主流”以外,儒家也被很多国家所用。法家之所以在战国时期受到推崇,是因为它顺应了这个时代的潮流,脱颖而出。法家总是坚持以下观点。
1、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2、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春秋战国时期,原本属于西周的礼乐体系被分离瓦解。而来的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根本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导致百家争鸣,法家就是其中之一。
法家被推崇的缘故:西周时期,社会的主要思想形态即“仁、义、礼、智、信、刑”,这个时期儒家的形态学理论已经成型,而《周礼》思想则是此时期最受弘扬的治国思想,这也是为什么后人总说孔孟之道同《周礼》的思想很像,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仁政思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与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思想非常契合。
然而,随着周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之后。到了西周,“礼仪之邦”不复存在,礼乐体系支离破碎,周天子名存实亡。封建制度被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诸侯林立彻底打破,“诸侯之间,纵横兼并”随之而来,依法治国、严峻刑法顺应了时代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扩大诸侯国的土地面积,都在抢夺人口,占有土地资源。基于这个目的,非儒家、即墨或道家都不符合王侯的要求。所以只要有一个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必然会影响整个时代。法家重视中央集权,君主集权,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
“兴功惧暴”的说法就是鼓励将士多立战功,以遏制亡命之徒,谋求国内安定。而“商鞅变法”设立“战功”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充实强兵,提高国力,这也是法家思想的体现。
法家可以很快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一是正确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符合当时的“国情”,二是符合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我们可以让国家富强,让士兵强大!如果春秋战国像西周那样稳定,就很难重视法家,西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
因为国家稳定,皇帝和君主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来教育人民,而儒家的三纲五常,仁政理念以及之后的天理伦理都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如今,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也应该重视品行和德行,积极对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