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拂拭 莫惹尘埃
世间人无论从事论文写作或文艺创作,大体出不了分别念的范围。他们以“我”的所思所感为中心,精心营造出一个个在“我”看来是正确、合理、全面的观点,或一篇篇以“我”为背后主脑、叙事主体的作品。这一点恰与佛法的“无我”主张大相径庭。在佛教的中观教义中,对“无我”有明确、究竟的阐释,而这种观点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究其原因则在于,如果我们真想摆脱轮回束缚的话,不打破牢固的“我见”及“我执”、“所执”,那最终的解脱就了无出期。
如果用中观的推理方法分析的话,则“我”的实有性刹那也不存在。不从理论角度而言,单从实际生活中来看,对“我”的过分贪执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矛盾重重的冲突与局限。在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大学读医学工程专业的苏琪珑博士,就曾在生活中吃过以自我为中心的亏。
对于心的
如果用中观的推理方法分析的话,则“我”的实有性刹那也不存在。不从理论角度而言,单从实际生活中来看,对“我”的过分贪执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矛盾重重的冲突与局限。在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大学读医学工程专业的苏琪珑博士,就曾在生活中吃过以自我为中心的亏。
对于心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