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时期
  • 秦汉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元明清时期
  • 近现代

先秦时期

哲学简介

先秦哲学又叫诸子哲学,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前中国哲学主要以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之学为代表,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形成了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各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和哲学派别。

哲学思想

儒家:仁、义、礼、智、信 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法家:富国强兵,以法治国 兵家:上兵伐谋、知己知彼 纵横家:合纵连横、权谋策略 名家:辩论名实 杂家:兼儒墨,合名法 农家:顺民心,忠爱民,修饥谨,救灾荒 阴阳家:阴阳五行学说 小说家:没有自己的思想理论

哲学特点

先秦时期,哲学派系林立,百家争鸣

秦汉时期

哲学简介

经学又叫两汉经学,是汉朝时期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哲学体系,其核心还是儒家思想。分为以研究《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和以研究《公羊传》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两个派系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最后实现了经学的统一。

主要派系

经学流派的分类法有数种,主流认为是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是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主要以六经为研究对象,但古文经学一直作为“私学”而存在。
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借着董子和公孙述的东风,热衷谈论微言大义,为统治阶级提供治术,宣讲“皇权大一统”,甚至不惜采取“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的手段参与国政的儒家迅速上位。今文经学主要以公羊学为研究对象,且长期垄断汉代官学。

哲学思想

天人感应、大一统

哲学特点

主张大统一,主张独尊儒术,政治上带有文化专制的色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

哲学简介

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思想的哲学,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一种学说,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三玄即《老子》《庄子》《周易》。在学术上,玄学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引领着人们对于天人关系的探,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所不同。

主要派系

玄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正始玄学,以王弼、何晏为代表,是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 ②、竹林玄学,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在哲学上嵇康、阮籍与向秀利用了王弼体系的内在矛盾分别发展了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思想,使正始时期的玄学向两个方面发展。 ③、西晋玄学,以裴頠、郭象为代表,构成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玄学仍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贵无派发展到极端,二是沿着向秀的思想发展为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哲学。 ④、东晋玄学,以张湛、韩伯、陶渊明、袁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时司马氏政权南迁,社会矛盾尖锐复杂,齐生死、解脱逍遥的问题便成为玄学的中心内容。

哲学思想

玄学是道家哲学的分支,其核心以老庄为根本,崇尚以无为本的思想。

哲学特点

玄学孕育于先秦老庄思想,取代两汉经学,其特点有三。 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 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杨泉等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 ③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隋唐时期

哲学简介

佛学是自汉代传入中国的外来学术文化,在不断消化中国儒学和道学等文化后,倚傍玄学传播流行,又得到统治阶层的支持迅速发展起来,在隋唐时期达到兴盛并崛起。并与儒学、道学形成三足鼎力之势。

主要派系

天台、华严、法相三宗,是唐代最重要的佛教宗派。
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因创始人智觊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该宗集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挥而成一家之言,因而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对隋唐以后建立的各个宗派多有影响。 天台宗教义主要依据《妙花莲华经》,故亦称法华宗。该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以止观指导实修。
华严宗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为宗旨,又称法界宗。 华严宗认为,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法相宗
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亦因创始人玄奘及其弟子常住大慈恩寺,又称慈恩宗。 法相宗主要奉古代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等十论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成唯识论》为其代表作。 该宗所传唯识因明之学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末清初王夫之著有《相宗络索一书》,对法相宗的基本概念分析颇精。清代龚自珍、谭嗣同都引用过有关唯识思想。

哲学思想

佛家教义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哲学特点

隋唐佛学有四种特性:一是统一性;二是国际性;三是自主性或独立性;四是系统性。

宋元明清时期

哲学简介

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派系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由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主要强调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主体,自身就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使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凸现出来。由南宋陆九渊所开创,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再由王守仁(王阳明)发扬光大。

哲学思想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朱熹主张:天理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提出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王守仁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哲学特点

宋明理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 思辨化 由于佛学传入中国,具有的哲学思辨性促进其发展,而儒学的应变能力不足固步不前,所以宋明的理学家们消化吸收各家所长,将传统儒学进行改造变成了新哲学理论体系——理学 ②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近现代

哲学简介

中国近代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崭新阶段,由于近代资产阶级接受西方哲学理论,动摇了统治中国思想长达2000年之久的儒家学说。后旧民主主义时期开始觉醒,重视理论建设和思想启蒙,救民族危亡于紧要关头。而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主要派系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哲学思想

封建士大夫主张“保存国粹”、“发扬国粹”,拒绝“西学东渐” 洋务派张之洞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依靠封建传统文化、传统哲学实现国富民强 “五四”时期的胡适则主张“全盘西化”、“一切都应采用西洋的法子” 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哲学特点

中国哲学的发展既有其自身的动力,又有其学习、吸收、借鉴外来哲学文明的成果,使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世界化的道路,实现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正确方针,使中国近现代哲学成为崭新的哲学,也可称之为“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