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重新解说

作者:庞忠甲

拙文《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中,导出一整套灵性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不遵,如同千江万川总源头那么至关重要的公理常识组合——人之所以为人的“大本大源”之理,概括名之为:
“灵性——两心——调谐”原理(下文简称“两心调谐”原理)
其中“灵性”为人类所以区别和超越一切生物之上的唯一的也是至高无上的根据。
灵性作用如何发挥,系受两大调节元--私心和爱心(公心),简称“两心”联合操控。
人类的灵性创造能力能否循正道产生既利己又利人的建设性成果;或适得其反,导向犯罪、破坏,以至自我毁灭;或长期自闭,停滞不前,无所长进,略同于非灵性生物而已;或落后挨打,开除球籍,泯灭无存;关键端视两心联合操控的社会性“调谐”水平。


一种反映灵性两大调节元——私心和爱心(公心)调谐状况的基本伦理观念,可称“心态文化”,一旦成为社会性思想信仰,即主导性的深层社会文化意识,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推手,隐然操控著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两心联合运行状况进入调谐化区间时,形成正向发展优化运行系统,这双推手应能驱使人类灵性创造能力循正道相对顺畅发挥,推动社会良性发展进步不止。
从两心调谐原理出发推论,人类社会欲求进入正向发展优化运行境界,必备三大要素:
1.一种体现两心调谐化的指导思想,深植人心,形成信仰,构成强固的深层社会文化意识——“心态文化”为基础。
2.其次,需要一种符合两心调谐原理的优化决策方法论,方能将正确的指导思想化为正确的社会实践。
3.最后,为了实现社会性两心调谐,进入正向发展优化运行境界,必要运用上述指导思想和决策方法论,因时、因地、因体制宜,订出适合具体历史环境条件的政治制度、法律条款、礼仪规矩、社会公约等,从而建立各种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始可落到实处。
如此“思想信仰-决策方法-行为规范”三位一体,共襄盛举,不可或缺,不可分割,逻辑分明地构成了一个人类自我肯定、自我超越之道的完整功能体系。
如果仔细对照儒学经典,可见以孔孟为代表的真儒,将人类自我超越之道的完整逻辑功能体系的三大要素——“思想信仰-决策方法-行为规范”逐项阐发,相应命名为“仁-中-礼”三个金碧辉煌大字,作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共性指导原则,无妨称之为儒家学说核心的人间正道“三位一体”论。
其中:
仁——两心调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