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下》篇为《庄子》各派理论的总结论
一
《庄子·天下》篇以文笔类同的程式论述了墨子、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子共五派十子,附带叙及名家的惠施和公孙龙等。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对战国年间学术派别的综述的话,此篇的取舍不能不说是有些奇怪的。第一,它没有重点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学术派别——儒家。第二,它对杨朱、阴阳家、法家等派别无一字道及。此点前人早有疑问,罗根泽先生说:“我以为孟荀两大师,似乎应当特别论述,不应当泯没在死读‘死书六艺’的缙绅先生之内。我们退一步言,孟荀的可以附在这里,而阴阳家的邹衍之属、法家的商韩之属,也不应当一字不提。”[1]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天下》篇为庄子自作。罗根泽先生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但他的解答却是错误的。《天下》篇论及公孙龙,显见是作于公孙龙成名之后。公孙龙事迹可考者最早见于公元前283年,公孙龙说燕昭王偃兵(见《吕氏春秋·去尤》篇)。公元前257年,邯郸围解,公孙龙曾劝平原君不受封(见《史记·平原君列传》)。过后几年,邹衍过赵,说平原君以至道,导致公孙龙失宠,随即平原君就谢世了。所以,公孙龙之死最早也应在平原君死之后,即公元前250年左右。如定公孙龙年七十而死、三十成名,那么成名之时当在公元前290年前后,而庄子之死至迟也当在公元前290年前后。这样看来,庄子自作《天下》篇的可能性可谓微乎其微。
《天下》篇的创作年代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也应在战国末年,如此,它不论及当时影响甚大的孟、荀、邹、韩之属就不易解释。我以为,《天下》篇实际上并不是泛泛而论先秦学术派别,它既然处于《庄子》一书之末,则似乎应该有后记一类的性质。它是对《庄子》一书中涉及到的各派学说作一个总结,在《天下》篇中提到的各家理论都能在《庄子》本书中找到。下面我们分别论述。
二
《庄子》一书中含有老子一派的作品,罗根泽先生对此曾有详细的考证。他认为《庚桑楚》、《知北游》、《至乐》就为老子一派所作[2]。这虽非定论,但它们与《老子》一书的关系密切却是不难看出的。所以,本文着重考察《天下》篇中
《庄子·天下》篇以文笔类同的程式论述了墨子、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子共五派十子,附带叙及名家的惠施和公孙龙等。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对战国年间学术派别的综述的话,此篇的取舍不能不说是有些奇怪的。第一,它没有重点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学术派别——儒家。第二,它对杨朱、阴阳家、法家等派别无一字道及。此点前人早有疑问,罗根泽先生说:“我以为孟荀两大师,似乎应当特别论述,不应当泯没在死读‘死书六艺’的缙绅先生之内。我们退一步言,孟荀的可以附在这里,而阴阳家的邹衍之属、法家的商韩之属,也不应当一字不提。”[1]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天下》篇为庄子自作。罗根泽先生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但他的解答却是错误的。《天下》篇论及公孙龙,显见是作于公孙龙成名之后。公孙龙事迹可考者最早见于公元前283年,公孙龙说燕昭王偃兵(见《吕氏春秋·去尤》篇)。公元前257年,邯郸围解,公孙龙曾劝平原君不受封(见《史记·平原君列传》)。过后几年,邹衍过赵,说平原君以至道,导致公孙龙失宠,随即平原君就谢世了。所以,公孙龙之死最早也应在平原君死之后,即公元前250年左右。如定公孙龙年七十而死、三十成名,那么成名之时当在公元前290年前后,而庄子之死至迟也当在公元前290年前后。这样看来,庄子自作《天下》篇的可能性可谓微乎其微。
《天下》篇的创作年代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也应在战国末年,如此,它不论及当时影响甚大的孟、荀、邹、韩之属就不易解释。我以为,《天下》篇实际上并不是泛泛而论先秦学术派别,它既然处于《庄子》一书之末,则似乎应该有后记一类的性质。它是对《庄子》一书中涉及到的各派学说作一个总结,在《天下》篇中提到的各家理论都能在《庄子》本书中找到。下面我们分别论述。
二
《庄子》一书中含有老子一派的作品,罗根泽先生对此曾有详细的考证。他认为《庚桑楚》、《知北游》、《至乐》就为老子一派所作[2]。这虽非定论,但它们与《老子》一书的关系密切却是不难看出的。所以,本文着重考察《天下》篇中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