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夕死可矣——关于先秦儒学研究之目的与意义
作者:米继军
先秦儒学博大精深。它是孔子、子思、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学派的伟大政治哲人们,站在春秋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段之上,从伦理尤其是从政治的高度,对“三代”、“三王”甚至于更早以来的几千年中国古代社会丰富伦理和政治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思与批判,凝聚着其思人所未尝思、发人所未尝发的智慧,而且这样的智慧既是不可缺或又是不可多得的,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深思和玩味。
这一切当反映了他们对人生或存在的根本意义的不断追索,对人世间的苦难悲天悯人般地缱绻之心和眷眷之情,对流俗之见的深刻质疑和勇敢挑战,以及对当下经验的全面审视、批判与超越;也反映了他们在诸如“新”与“旧”、“生”与“死”、“理想”与“现实”、“治乱”与“存亡”等等之间进行政治选择的承负与焦虑[1];与此同时,这一切,更反映了2500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庄子等等中国伟大的政治哲人们,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对安定团结与有序亲和之自然—社会秩序的有益诉求以及对整个人类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追求和向往;或者用尼采的话说,对整个人类自然权利与历史的永恒复返和回归。
作为一种能够在几千年中国如此动荡不安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从总体上维系着如此众多人口、维持着如此安定秩序、保持着如此文明进步以及把伟大的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坚强而有力的整体并使之曾几何时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长达几千年的“先王之道”,作为一整套从几千年的历史中从容地走来、又从容地走过几千年历史的比较成形的传统价值理念和坚强信仰体系以及作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不可或缺的重要遗产,先秦儒学具有普遍而恒久的魅力。它不仅形成于以往的岁月里、影响过中国二千多年的社会政治生活,而且仍在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它还将不同程度地继续影响和关照到未来中国社会的一切政治与生活——这大概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永恒持久的顽强生命力之所在吧
曾记否,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那些个一度被称作“国粹派”者曾指责当时的革命是“全法欧美
先秦儒学博大精深。它是孔子、子思、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学派的伟大政治哲人们,站在春秋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段之上,从伦理尤其是从政治的高度,对“三代”、“三王”甚至于更早以来的几千年中国古代社会丰富伦理和政治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思与批判,凝聚着其思人所未尝思、发人所未尝发的智慧,而且这样的智慧既是不可缺或又是不可多得的,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深思和玩味。
这一切当反映了他们对人生或存在的根本意义的不断追索,对人世间的苦难悲天悯人般地缱绻之心和眷眷之情,对流俗之见的深刻质疑和勇敢挑战,以及对当下经验的全面审视、批判与超越;也反映了他们在诸如“新”与“旧”、“生”与“死”、“理想”与“现实”、“治乱”与“存亡”等等之间进行政治选择的承负与焦虑[1];与此同时,这一切,更反映了2500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庄子等等中国伟大的政治哲人们,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对安定团结与有序亲和之自然—社会秩序的有益诉求以及对整个人类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追求和向往;或者用尼采的话说,对整个人类自然权利与历史的永恒复返和回归。
作为一种能够在几千年中国如此动荡不安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从总体上维系着如此众多人口、维持着如此安定秩序、保持着如此文明进步以及把伟大的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坚强而有力的整体并使之曾几何时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长达几千年的“先王之道”,作为一整套从几千年的历史中从容地走来、又从容地走过几千年历史的比较成形的传统价值理念和坚强信仰体系以及作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不可或缺的重要遗产,先秦儒学具有普遍而恒久的魅力。它不仅形成于以往的岁月里、影响过中国二千多年的社会政治生活,而且仍在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它还将不同程度地继续影响和关照到未来中国社会的一切政治与生活——这大概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永恒持久的顽强生命力之所在吧
曾记否,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那些个一度被称作“国粹派”者曾指责当时的革命是“全法欧美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