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中华文化的主干?

作者:汪泉

――访当代易学名家  张其成先生
记:人称您是学界难得的易学名家,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研究《易经》,并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果?
张:我学习《易经》很早,小时候就接触过,八十年代开始正式学,九十年代出了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第一部《易学大百科》,九十年代以后更加发奋研究《易经》,为什么?就像“九.一八”我在北大讲座时(前不久,为纪念“九·一八”,北大请张先生作了一个讲座,题目是“复兴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所说:有感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失落,所以发奋学《易经》。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几千年,经久不衰,就是有一种民族精神支撑着。这种民族精神是什么?我在给青年朋友、大学生讲课时,问他们,他们都不明确。我认为的中华民族精神应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就出自《周易·象辞传》,被清华定为校训,被当代中国哲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推崇。大概97年我在清华大学阶梯教室讲座时,面对那么多学生,我问: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因那时老校训改了,近来清华因纪念建校90周年又改回去了。现在清华学生是非常清楚了,但那时竟然不知道,我就很忧虑,不是忧虑清华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校训,而是忧虑中华民族的精神年轻人竟然不知道。我跟许多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