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在这三大世界性宗教当中,以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最早,影响也最为深远。

佛教渊源于古代印度,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公元前485年),因为佛教徒众尊称之为释迎牟尼,所以我国汉文里又常称佛教为“释教”。

佛教经典包括经、律、论,统称“三藏”,内容浩繁而庞杂。目前,“三藏”有巴利语、汉语、藏语三大体系。历史上,佛教经典曾经先后经历过四次大结集。所谓大结集,是指佛徒们为了继承佛陀的教法,经过集会诵读、讨论而集结成佛典。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举行第二次大结集前后,佛教徒发生了第一次大分裂,出现了尊崇传统,保守旧规的上座部和倾向进取、主张改革的大众部两大派。此后,上座部又经过七次分裂而成为十二派,大众部经过四次分裂而成为八派。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佛教为部派佛教。至公元1世纪前后,又有所谓大乘佛教的兴起。“7世纪以后,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相混合而发展成密宗。大约在孔雀王朝阿育王(?~公元前232年)统治时期,佛教开始自古印度向四方传播。其中,沿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傣族地区一线而传播的,形成南传佛教;而经尼泊尔及其以北的西域地区,向东传入我国内地和西藏,又继续向日本、朝鲜、越南传播的,则形成北传佛教。

北传佛教首先进入当时的西域,尔后才由西域进入中原地区。佛教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时就已经进入了于阗(今和田)。于阗成了我国最早的佛教中心之一。龟兹是丝绸之路北道的交通要塞,也是大月氏佛教传进的必经之路。由于龟兹王室的崇信和提倡,这里的佛教特别向密教方向发展。疏勒是由葱岭通向龟兹的第一大都,传进佛教的时间似乎比龟兹更早。国王大都是佛教的提倡者。此外,在大月氏北部的康居,佛教也颇流行。汉地佛教的译经者多有康居人。至两晋南北朝时,西域佛教更加隆盛。这时的于阗几乎已经全民信佛,家家门前都建有小塔,最小的塔也有三丈左右高。于阗有数万名僧人,多属大乘,受国家供养。全国有14个大伽蓝,最著名的是翟摩帝寺,有大乘增三千人。据六世纪初到过于阗的宋云说。于阗城南十五里有大寺,住憎三百人。于阗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义学相当发展,以至能够成为吸引诸多名僧游学讲道之地,有许多重要的汉译佛典,原本也是出自或产于这里。

自公元前佛教传入开始,西域佛徒众多,高僧辈出,在中原地区颇负盛名的早期佛教学者都是来自西域各族的名家高僧。在各族统治者的倡导下,西域译经成风。目前就已经发现有属于公元2世纪时于问的去卢文《名法经》残页,以及大量6至10世纪时分别用焉耆一龟兹文、于阗文书写的佛经。而始建于公元3至4世纪的克孜尔千佛洞、最迟不晚于4世纪开始兴建的库木吐拉千佛洞,以及高昌回鹘佛教遗址,也都标志着当初西域佛教的兴旺。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