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知识——消除业障

      人从出生开始,本性纯真,内心善良。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影响,总会有一些失落时的疏忽行为增加了自己的恶业,有了业障,内心就会受到压抑,尤其是责任心强的人,自责的心会更重

那么业障在心理上越积越深遗忘不了,也解决不了,身心无法集中。那么我们该怎办?引用俗语:错而能改,善莫大焉”。不管过去犯过怎样的重罪只要内心忏悔,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且发誓今后永不再犯,甘愿承担之前造成的一切罪责好好做人,最后一定能将重罪的业障彻底铲除干净,成为无咎之人,即能重新做人了。

53.jpg

如果仅仅从佛学中学习智慧,消业障,解决内心纠结问题,懂得忏悔还是不够只有做到以下三点,才能结到好的因缘善果!佛教文化,教导人们要懂得忏悔,忏悔的目的意味着铲除心中的杂念,从而解开心结,获得自由

一、念佛需要做到身、口、意共同执念

当我们业力加重,我们心中的杂念就会涌现出来,无法平静,此时,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忏悔现在和过去所造的业。懂得忏悔意味着你有改过自新的想法,佛家有说,念佛功德无量,念一声阿弥陀佛意义无穷

很多人认为念佛号还不简单,其实念佛说难也不难,但是要是说很简单也并不简单,有些人嘴里不停的念着佛,可是心里却尽是乱七八糟的胡思乱想做不到身、口、意三者共持的念,这样的念佛,只能种下远因,利益不大念佛的时候,一定要心静,放空自己。如果杂念多念得速度快一些,要字句清楚,做到到心口相应,不给自己生杂念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专注于一心,念念相续,你的心自然清净

二、以戒为师——佛陀弘法49年,在佛陀涅槃前,最后一次开示说法,阿难尊者曾问佛陀:“如来在世,以佛为师。世尊灭后,以何为师?”

佛陀说:“以尸波罗蜜戒是你的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所谓的尸波罗蜜,在梵语中是戒的意思,本师释迦摩尼佛的意思,就是告诉人们要以戒为师。

  佛家的戒律有许多,三皈依五戒,人的贪婪是自己因缘的来源,如果你知道如何忏悔,却不知道如何以戒为师,来执行戒律,业只会累积,不会消散。

佛家的无漏三学,是以戒律为先导的,只有懂得持戒,有菩提心,有清净心,心境平和,才能有智慧。

14.jpg

三、行善积德——所谓“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佛教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能够自觉的依教奉行,行善积德,自然身心清净,在生活中也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懂得善良的人一定要有同情心。有同情心的人到处都是高尚的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所以,无论从命运的角度还是当下的生活明朝袁了凡先生《了凡四训》可以看出,我们命运掌握自己手中,但我们必须懂得行善积德。

  佛教文化,主要是让人们按照佛陀的教诲摆脱众生的苦难。在现代文化看来,其实就是一种佛学教育。佛学教育不仅起到了社会和谐作用也给更多的人带来了摆脱烦恼的痛苦使人们展现了自然的智慧。就如佛所说:“一切众生本具足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学佛的人,如果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各种障碍,一定要懂得忏悔,如果能把以上三点在生活中付诸实践,一定能摆脱恶业,增添更多的福报。

(责任编辑:lijie)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