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理学史看叶适的佛教观
作者:侯印国
内容提要:宋代的理学家大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受佛道之影响,而仍排佛道”。只有叶适对佛教采取真正的拒斥态度,本文从理学史上理学与佛学的关系入手,分析叶适站在其事功主义的立场,对理学思想史上道学与佛教相关联的态度,进而讨论他的佛教观及其根源。
关键字:理学史;道学与佛教;叶适;佛教观;事功主义
宋代理学受到佛教理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吕思勉先生在其名著《理学纲要》中分析理学与佛学的关系时说:“理学者,佛学之反动也,而亦兼采佛学之长,以调和中国之旧哲学与佛学者也。”又说:“故不知佛学之大要,不可以言宋学。”(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3页)。冯友兰认为理学就是佛教(禅宗)逻辑的推演(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页)。被称为“理学开山祖师”(梁绍辉《周敦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的周敦颐,其名篇《爱莲说》就显然与佛教的经典和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有人甚至认为佛教理论是周敦颐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而《爱莲说》就是《华严经探玄记》的翻版)。他自己也“好为方外游”。而二程的思想则直接与佛教思想有着更直接和更深入的关系,虽然他们自己言语上“攻、斥佛老甚深”(叶适语)。“二程的人性论……它名为反对佛教,实际上已经吸取了佛教的僧侣主义及唯心主义”(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三册,235至236页)。即使是很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张载,也与
内容提要:宋代的理学家大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受佛道之影响,而仍排佛道”。只有叶适对佛教采取真正的拒斥态度,本文从理学史上理学与佛学的关系入手,分析叶适站在其事功主义的立场,对理学思想史上道学与佛教相关联的态度,进而讨论他的佛教观及其根源。
关键字:理学史;道学与佛教;叶适;佛教观;事功主义
宋代理学受到佛教理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吕思勉先生在其名著《理学纲要》中分析理学与佛学的关系时说:“理学者,佛学之反动也,而亦兼采佛学之长,以调和中国之旧哲学与佛学者也。”又说:“故不知佛学之大要,不可以言宋学。”(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3页)。冯友兰认为理学就是佛教(禅宗)逻辑的推演(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页)。被称为“理学开山祖师”(梁绍辉《周敦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的周敦颐,其名篇《爱莲说》就显然与佛教的经典和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有人甚至认为佛教理论是周敦颐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而《爱莲说》就是《华严经探玄记》的翻版)。他自己也“好为方外游”。而二程的思想则直接与佛教思想有着更直接和更深入的关系,虽然他们自己言语上“攻、斥佛老甚深”(叶适语)。“二程的人性论……它名为反对佛教,实际上已经吸取了佛教的僧侣主义及唯心主义”(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三册,235至236页)。即使是很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张载,也与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