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佛教研究的断想
作者:黄夏年
佛教研究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治学内容之一。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我国的佛教研究因受到西方的影响,有了一个较大变化。现在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开始到来,在新世纪里我们应该怎样去发挥佛教研究的优势,开拓新的局面,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即在这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拋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一
笔者曾在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注1] ,内容是谈当前佛教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设想,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的佛教研究以汉地佛教成果最多,藏传佛教次之,印度佛教再次之,云南上座部佛教复再次之。研究的热点,就汉传佛教而言,是禅宗的研究;就藏传佛教而言,是格鲁派;就印度佛教而言,是中观派。云南上座部佛教至今还没有形成气候,看不出热点所在。”又“由于随着人们对近代中国走过的沉重道路进行反思,于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的研究正在悄然兴起,并且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在现有的研究中,又以历史的研究最突出,许多有影响的研究都表现在这方面,相比之下,对教义的研究却正在萎缩,尤其是这几年在佛学理论方面还没有影响较大的成果出现。又由于教义研究不深入,使一些其它研究也受到了影响。”还存在着综合研究的水平不高。
为此,笔者针对上述情况,曾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
(一)在资料上要继续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许多重要的佛教典籍和史料要进行校勘、标点和专门的研究,这是佛教研究的基础工程。尤其是藏文、傣文等佛典的研究。
(二)对许多历史上做过贡献的佛教僧人和学者,除了撰写论文之外,还应该给他们立传,写出一些有份量的传记,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对一些于佛教深有研究心得的学者,应该组织编辑出版他们的论文集,肯定他们的历史作用,保存这方面的资料。这种作法,一是将已有的研究精品汇总,避免像古代曾经出现的那种《成实论》研究的资料全部散佚的情况;二是总结现有的学术成果,避免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再出现重复劳动的情况,并提供一个正确的学术研究指南。
(三)在宗派研究方面,除了禅宗、格鲁派以外,其它净土、天台、法相、密、华严等各宗也应有深入的研究,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各宗派更是必不可少,争取全面开花,体现出中国佛学研究的整体性。
(四)佛教史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宋以后,对宋、元、明、清等各朝的佛教多做一些研究。
(五)加强一些专题或综合的研究,改变现存的薄弱环节。如一些佛教重要名词系统的地研究。一些地方佛教研究也要加强,特别是佛教几大名山和重要寺院更
佛教研究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治学内容之一。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我国的佛教研究因受到西方的影响,有了一个较大变化。现在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开始到来,在新世纪里我们应该怎样去发挥佛教研究的优势,开拓新的局面,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即在这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拋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一
笔者曾在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注1] ,内容是谈当前佛教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设想,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的佛教研究以汉地佛教成果最多,藏传佛教次之,印度佛教再次之,云南上座部佛教复再次之。研究的热点,就汉传佛教而言,是禅宗的研究;就藏传佛教而言,是格鲁派;就印度佛教而言,是中观派。云南上座部佛教至今还没有形成气候,看不出热点所在。”又“由于随着人们对近代中国走过的沉重道路进行反思,于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的研究正在悄然兴起,并且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在现有的研究中,又以历史的研究最突出,许多有影响的研究都表现在这方面,相比之下,对教义的研究却正在萎缩,尤其是这几年在佛学理论方面还没有影响较大的成果出现。又由于教义研究不深入,使一些其它研究也受到了影响。”还存在着综合研究的水平不高。
为此,笔者针对上述情况,曾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
(一)在资料上要继续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许多重要的佛教典籍和史料要进行校勘、标点和专门的研究,这是佛教研究的基础工程。尤其是藏文、傣文等佛典的研究。
(二)对许多历史上做过贡献的佛教僧人和学者,除了撰写论文之外,还应该给他们立传,写出一些有份量的传记,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对一些于佛教深有研究心得的学者,应该组织编辑出版他们的论文集,肯定他们的历史作用,保存这方面的资料。这种作法,一是将已有的研究精品汇总,避免像古代曾经出现的那种《成实论》研究的资料全部散佚的情况;二是总结现有的学术成果,避免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再出现重复劳动的情况,并提供一个正确的学术研究指南。
(三)在宗派研究方面,除了禅宗、格鲁派以外,其它净土、天台、法相、密、华严等各宗也应有深入的研究,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各宗派更是必不可少,争取全面开花,体现出中国佛学研究的整体性。
(四)佛教史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宋以后,对宋、元、明、清等各朝的佛教多做一些研究。
(五)加强一些专题或综合的研究,改变现存的薄弱环节。如一些佛教重要名词系统的地研究。一些地方佛教研究也要加强,特别是佛教几大名山和重要寺院更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