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颢(宋代理学家)
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世称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
政治上,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 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人物名片
特色专题
更多精彩阅读
更多 >墨家巨子墨子竟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其最高权威的领袖被称为“巨子”,拥有绝对权威。墨子的这个主张连同墨子的组织,在整个战国影响巨大,鼎盛时期有员工上千人。但墨子的武器通常只卖给防守一方,而绝不卖给侵略者。尽管墨子的地
商鞅的“驭民五术”
战国争雄天下的时代是齐、秦、楚、燕、赵、韩、魏七个诸侯国,最后秦国脱颖而出,而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其他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国内开展了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尤其是商鞅“驭民五术”的政策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三重境界
然而王阳明却更深一步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知道了这三个境界意思,知行合一就会更加清晰。到了这里,大部分人认为这就是知行合一了,其实还不是,只是到了“学知利行”的境界。身为官员的王阳
法家经典《韩非子》30精句解析,中国不能没有法家!
韩非子的思想与当今“依法治国”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指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治理民众,要把奸邪禁止在尚未发生之时。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
庄子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因为儒家的思想,强调积极入世,舍身取义,报效国家。庄子则强调人的自然天性、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情向往和追求。正是这种冷漠看破了红尘,同时也造就了庄子的骂世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