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不韦(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人物名片
特色专题
更多精彩阅读
更多 >墨家巨子墨子竟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其最高权威的领袖被称为“巨子”,拥有绝对权威。墨子的这个主张连同墨子的组织,在整个战国影响巨大,鼎盛时期有员工上千人。但墨子的武器通常只卖给防守一方,而绝不卖给侵略者。尽管墨子的地
商鞅的“驭民五术”
战国争雄天下的时代是齐、秦、楚、燕、赵、韩、魏七个诸侯国,最后秦国脱颖而出,而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其他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国内开展了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尤其是商鞅“驭民五术”的政策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三重境界
然而王阳明却更深一步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知道了这三个境界意思,知行合一就会更加清晰。到了这里,大部分人认为这就是知行合一了,其实还不是,只是到了“学知利行”的境界。身为官员的王阳
法家经典《韩非子》30精句解析,中国不能没有法家!
韩非子的思想与当今“依法治国”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指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治理民众,要把奸邪禁止在尚未发生之时。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
庄子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因为儒家的思想,强调积极入世,舍身取义,报效国家。庄子则强调人的自然天性、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情向往和追求。正是这种冷漠看破了红尘,同时也造就了庄子的骂世威名